Home微信公众号从 “百亿减免” 到 “千亿扶持”,拼多多的临界点与新战局

从 “百亿减免” 到 “千亿扶持”,拼多多的临界点与新战局

-

作者: 晚点LatePost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8日 18:43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sBJaCO7YQjbslwKE5lc5bA


正文内容

千亿计划背后,拼多多增长的结构性革新。特朗普发动的关税贸易战仍在进行。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 “对等关税”,已经由 34% 连续增加至 125%,总计叠加关税累计高达 145%,且 800 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政策也将于 5 月 2 日起取消。这种快速且剧烈的关税政策变动,同时给中美两国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在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供给侧短期转向国内市场成了必然选择,诸多内需刺激政策正在讨论中。但在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驱动下,中国成为 ” 世界工厂 ” 的同时,也形成了制造业 “以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优势” 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虽快速占领了国际中低端市场,却也带来了矛盾。其一,企业长期陷于 OEM 代工体系的路径依赖,品牌溢价与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这些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找到更便宜的出货渠道就能保证业绩的增长,既不缺订单也不需要花费精力创新,自然没有升级产线、产品的动力。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因商品同质化而加剧的价格竞争使厂家的利润被不断摊薄,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难以开展,产品也缺少升级创新,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者依然有大量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带来了第二个矛盾:供需结构错配日趋严重。有调查表明,国内消费者对部分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满足率不足 60%,而传统制造业仍大量重复生产同质化商品。外部市场收缩与内部消费升级的双重挤压,正倒逼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柔性制造、数字赋能等方式重构价值链条,以破解 “有产能无品牌、有规模无溢价” 的发展困局。与美国打响关税战同期,拼多多面向产业带商家正式推出了 “千亿扶持计划”,平台表示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码国内电商生态建设,帮助产业带商家进行新质供给转型。从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拼多多不断升级电商供给侧改造、甚至不惜以短期盈利为代价,这种自我牺牲的战略背后,实则也是拼多多正在进行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通过更长周期的投入以获得下阶段电商竞争的胜利。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自 2015 年上线起,拼多多通过高性价比的社交电商切入下沉市场,用三年时间迅速完成早期流量和商家积累,并在 2019 年推出百亿补贴争夺一二线市场份额。截至 2024 年,拼多多主站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约 21% 的市场份额,而淘天和京东分别占据电商 40% 和 19% 的份额。能让拼多多从创立起就高速狂奔的增长模式,简单拆解可以理解为以性价比为导向 “爆款逻辑”,也就是拼多多在股东信中谈及的 Costco 模式。无论国内消费大环境处于升级还是降级周期,性价比始终是大多数用户长期且强烈的需求之一。拼多多的方式简单粗暴,它大幅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费用,吸引了淘宝和京东生态中挣扎求生的中腰部甚至尾部商家,并通过海量的用户订单,降低了白牌商家原料、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生产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这套模式中,很多拼多多商家从默默无闻做到头部靠的不是 SKU 的丰富程度,而是数量不多但销量惊人的爆款单品。据国信证券数据,拼多多单个 SKU 销量可以做到 500 万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背后,是拼多多集中平台流量扶持有限 SKU 打造爆品,形成了低毛利高周转的商业模式。以浙江永康厨具产业带的拼多多头部商家圣鹿为例,该商家的主力产品电子秤,日产能可以做到小两万,产业带中小型工厂的平均日产能在几千左右。这种产能优势的背后,是圣鹿从建厂开始,大举投入两三百万成本扩充产线,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在生产端具有绝对优势的供应链商家,与平台集中流量打爆品的策略相配合,共同构筑了拼多多模式的价格护城河。然而这种模式在高速增长多年后,也到达了临界点。拼多多原有模式形成的竞争壁垒,在 2023 年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23 年,电商的存量竞争愈发凸显,市场需求同步放缓,外贸时期就有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也被加剧。从零售的底层逻辑来看,商品供给的同质性与无限性,注定了制造业发展将伴随上游出现产能过剩,并逐渐走向同质竞争,这是由产业带商家聚集、共享供应链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与彼此竞争,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商家交易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商品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 2023 年打响的电商存量市场争夺战。两位永康产业带商家向我们表示,在日益加剧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通过频繁上新品才能一定程度避开价格战带来的冲击。“我卖 100 块,很快就有同行卖 90、80,甚至有些人换了材质卖 50、40,这种无限的同质化竞争会让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我们只有不停地上新,才能解决利润率的问题。” 永康厨具商家周志宇说。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身处电商竞争漩涡中心的拼多多,对自身原有模式遭遇挑战是有预期的。在面临淘宝和京东左右夹击的 2023 年,拼多多开始试水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正式推出了 “店铺黑标指南”,这也是拼多多扶持新质商家的起点,2024 年的百亿减免和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都是跑通新模式后的量级跃升。作为拼多多模式革新的核心,“黑标” 是拼多多面向品牌商家推出的最高等级认证,商品在展示时会带有黑底白字的 “品牌” 标识。拼多多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推出的黑标体系,除了部分国内较知名的本土品牌外,更多面向的是头部白牌商家。也就是说,拼多多通过在白牌商家中筛选出了一批供应链里的优胜者,而这些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商家,多是产业带里的优质工厂。上述两位永康产业带的厨具商家,均经历了从拼多多白牌商家跻身为黑标商家的过程,他们认为对供应链工厂型商家而言,黑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空间和转型品牌商的机会。“拼多多的黑标虽然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相应的它对商品的链接保护会更好,黑标商家不需要再跟白牌竞争了,流量上更稳定一些。” 圣鹿说,黑标商家可以将更多成本投入在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上。除了具有产能优势,圣鹿得以在拼多多杀出重围的关键还在于超越同等规模厂商的生产效率和周转效率。据该商家透露,日产 2 万台电子秤的厂商一般需要 5000-8000 平的场地,人均日产出 300 台左右,但圣鹿做到了只需 3000 平场地,人均日产出达到 500 台。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了自动化设备、精简内部结构。电子秤用于固定的螺丝较多,他们就将原本需要工人手动拧的螺丝改为自动化设备操作。同时他们还优化了电子秤模具的内部结构,并申请了专利。在产品的不断优化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 20 余项专利。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平台给予黑标商品高于白牌商家 15%-20% 的溢价能力,并从推荐展示流量、百亿补贴等活动参与权限,以及链接保护上给予额外支持。“黑标商家可以参与百亿补贴,对销量有很大帮助,比如不参加活动的小爆款商品差不多能卖两三百万,我们参加百亿补贴的话可以卖到七八百万,两三倍的差距。” 圣鹿在接受采访中说。另一位黑标商家周志宇认为,“百亿补贴除了流量大之外,客群质量也更高”,而优质流量会对商家的退货率和费比带来正向帮助。零售始终是在价格、便利、质量三者之间寻求平衡。Costco 开创性采用郊区仓储模式,适度牺牲便利性,换取更低的运营成本,通过严格筛选供应商并深度参与研发,构筑 ” 优质优价 ” 的商业模式。拼多多也正在尝试不以价格作为单维度指标,而是更深度参与到黑标商家的生产环节中,保证商品质量和创新,以及商家的利润。。“我们日常跟拼多多小二交流很多,一年会来好几次,会跟我们讲一些能落地的东西。” 周志宇说,拼多多小二会告诉商家哪些产品现在机会比较大,让商家尽快下场尝试,并且会跟商家敲定成本和售价等细节。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圣鹿告诉我们,拼多多小二经常会向他询问了解供应链生产端的细节,“白牌商品会有一些跟我相同的产品图,小二就会很快来问为什么我的价格高、高在哪里”。遇到同品类价格更低的商品,拼多多并不是直接一刀切,而是来跟商家研究,为什么别家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一个个零件去拆解、优化成本。推出黑标体系后,拼多多从原有的轻资产模式(即主要扮演第三方平台角色、通过制定规则来分配流量),多了一种平台参与运营更重的供应链建设模式,且两种模式的商家通过频繁的考核制度保持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逐渐孵化出一批产业带品牌,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给供应链上游带来的问题,给商家留出更多利润,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更高的商品。跑通了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后,拼多多在 2024 年推出了百亿减免、近期再度升级至为期三年的千亿扶持,既是对整体电商供给的改造,也是对新模式的全量推行。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电商行业都看到了加码供给侧改造的重要性,淘宝和京东积极推出扶持产业带商家的政策和举措。淘宝在 2024 年推出 “淘宝星产地” 计划,聚焦全国产业带的中小商家,为其开放百亿级流量资源,同期也深化了淘工厂平台的 M2C(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升级;2025 年初,淘宝更是在商家服务大会上推出天猫年费和佣金减免等相关惠商政策。与此同时,京东也在 2024 年上线了 “白牌国货工厂百亿扶持计划”,承诺每年投入 100 亿元资金,扶持 1 万家白牌国货工厂;2025 年 3 月,京东再度升级了广州地区的 “春晓计划”,旨在整合自身资源与技术,挖掘广州电商产业带的集群优势。争夺供应链的产业带商家,已成为下阶段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议题,然而不同平台的模式基因,决定了产业带商家经营效率的高低。周志宇从 2010 年建厂生产开始,早期主要做天猫平台,2020 年正式入驻拼多多并在 2022 年获得平台黑标认证,截至目前拼多多的销量占周志宇整个线上渠道的 50%。周志宇认为,商家运营拼多多平台的效率相对而言更高,平均下来一个拼多多运营可以带 3 个店铺,一个天猫品牌店需要 6 个运营维护,抖音运营人员则更多,“其他平台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很高,拼多多对我们商家来说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运营层面,但需要我们对产品开发的高度投入”。圣鹿对此也有同样的体会,他和合伙人从 2024 年初建厂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拼多多黑标商家,认证通过前连续几个月的销售额都超过百万。圣鹿表示在其运营的线上渠道中,拼多多的人效是最高的,基本上是其他平台的三倍,“拼多多的小二基本随时在线,对产业带的了解也更透彻,会随时跟我说产品质量哪里有问题,需要尽快整改”。处于白牌阶段的商家,首要任务是挖空心思降低成本,通过做到行业最低价获取自然流量;而无需通过价格竞争获取流量的黑标商家,则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出结果,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断打造爆款、升级品质,从而巩固自己作为拼多多头部商家的位置。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拼多多模式对中小商家、尤其是不擅长互联网营销的产业带商家而言,都是个扬长避短的轻量化运营平台。拼多多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底层流量分配逻辑,也决定了供应链商家之间的角逐将走向 “产品为王,效率优先”。“我们现在有三个产品经理,他们不断去看厨具市场每个品类的机会和用户痛点,然后挖掘出来去做产品创新,同时我们拼多多售前售后的客服也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去做产品优化改进。” 周志宇说,成为黑标商家后,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已经从产能转向产品创新,“如何长期保持创新能力,去做产品性能体验更好的产品,这个才是核心,不然就算泼天的流量进来,产品也接不住”。从 2023 年推出的黑标体系,到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不断升级的惠商计划,本质上是集中供应链源头的产业带商家形成集群效应,通过为其构建电商渠道的成长体系,在深入参与供给侧制造革新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自身的结构性革新。对于拼多多来说,原有模式在电商竞争中的市场份额提升已到临界点,对外对内的革新势在必行。题图来源:晚点-FIN-

千亿计划背后,拼多多增长的结构性革新。

千亿计划背后,拼多多增长的结构性革新。

千亿计划背后,拼多多增长的结构性革新。

千亿计划背后,拼多多增长的结构性革新。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贸易战仍在进行。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 “对等关税”,已经由 34% 连续增加至 125%,总计叠加关税累计高达 145%,且 800 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政策也将于 5 月 2 日起取消。这种快速且剧烈的关税政策变动,同时给中美两国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在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供给侧短期转向国内市场成了必然选择,诸多内需刺激政策正在讨论中。但在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驱动下,中国成为 ” 世界工厂 ” 的同时,也形成了制造业 “以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优势” 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虽快速占领了国际中低端市场,却也带来了矛盾。其一,企业长期陷于 OEM 代工体系的路径依赖,品牌溢价与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这些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找到更便宜的出货渠道就能保证业绩的增长,既不缺订单也不需要花费精力创新,自然没有升级产线、产品的动力。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因商品同质化而加剧的价格竞争使厂家的利润被不断摊薄,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难以开展,产品也缺少升级创新,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者依然有大量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带来了第二个矛盾:供需结构错配日趋严重。有调查表明,国内消费者对部分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满足率不足 60%,而传统制造业仍大量重复生产同质化商品。外部市场收缩与内部消费升级的双重挤压,正倒逼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柔性制造、数字赋能等方式重构价值链条,以破解 “有产能无品牌、有规模无溢价” 的发展困局。与美国打响关税战同期,拼多多面向产业带商家正式推出了 “千亿扶持计划”,平台表示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码国内电商生态建设,帮助产业带商家进行新质供给转型。从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拼多多不断升级电商供给侧改造、甚至不惜以短期盈利为代价,这种自我牺牲的战略背后,实则也是拼多多正在进行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通过更长周期的投入以获得下阶段电商竞争的胜利。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贸易战仍在进行。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 “对等关税”,已经由 34% 连续增加至 125%,总计叠加关税累计高达 145%,且 800 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政策也将于 5 月 2 日起取消。这种快速且剧烈的关税政策变动,同时给中美两国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在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供给侧短期转向国内市场成了必然选择,诸多内需刺激政策正在讨论中。但在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驱动下,中国成为 ” 世界工厂 ” 的同时,也形成了制造业 “以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优势” 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虽快速占领了国际中低端市场,却也带来了矛盾。其一,企业长期陷于 OEM 代工体系的路径依赖,品牌溢价与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这些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找到更便宜的出货渠道就能保证业绩的增长,既不缺订单也不需要花费精力创新,自然没有升级产线、产品的动力。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因商品同质化而加剧的价格竞争使厂家的利润被不断摊薄,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难以开展,产品也缺少升级创新,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者依然有大量需求没有被满足。这带来了第二个矛盾:供需结构错配日趋严重。有调查表明,国内消费者对部分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满足率不足 60%,而传统制造业仍大量重复生产同质化商品。外部市场收缩与内部消费升级的双重挤压,正倒逼产业通过技术革新、柔性制造、数字赋能等方式重构价值链条,以破解 “有产能无品牌、有规模无溢价” 的发展困局。与美国打响关税战同期,拼多多面向产业带商家正式推出了 “千亿扶持计划”,平台表示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码国内电商生态建设,帮助产业带商家进行新质供给转型。从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拼多多不断升级电商供给侧改造、甚至不惜以短期盈利为代价,这种自我牺牲的战略背后,实则也是拼多多正在进行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通过更长周期的投入以获得下阶段电商竞争的胜利。

特朗普发动的关税贸易战仍在进行。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 “对等关税”,已经由 34% 连续增加至 125%,总计叠加关税累计高达 145%,且 800 美元以下小包裹免税政策也将于 5 月 2 日起取消。

这种快速且剧烈的关税政策变动,同时给中美两国带来冲击。美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但在充满了高度不确定性的当下,供给侧短期转向国内市场成了必然选择,诸多内需刺激政策正在讨论中。

但在长期出口导向型经济驱动下,中国成为 ” 世界工厂 ” 的同时,也形成了制造业 “以规模效益为核心、以成本控制为优势” 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虽快速占领了国际中低端市场,却也带来了矛盾。

其一,企业长期陷于 OEM 代工体系的路径依赖,品牌溢价与技术研发能力薄弱。这些工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找到更便宜的出货渠道就能保证业绩的增长,既不缺订单也不需要花费精力创新,自然没有升级产线、产品的动力。

但随着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因商品同质化而加剧的价格竞争使厂家的利润被不断摊薄,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难以开展,产品也缺少升级创新,产能过剩的同时,消费者依然有大量需求没有被满足。

这带来了第二个矛盾:供需结构错配日趋严重。有调查表明,国内消费者对部分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满足率不足 60%,而传统制造业仍大量重复生产同质化商品。

与美国打响关税战同期,拼多多面向产业带商家正式推出了 “千亿扶持计划”,平台表示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加码国内电商生态建设,帮助产业带商家进行新质供给转型。

从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拼多多不断升级电商供给侧改造、甚至不惜以短期盈利为代价,这种自我牺牲的战略背后,实则也是拼多多正在进行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通过更长周期的投入以获得下阶段电商竞争的胜利。

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

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

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

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

高速增长多年,拼多多模式的临界点

自 2015 年上线起,拼多多通过高性价比的社交电商切入下沉市场,用三年时间迅速完成早期流量和商家积累,并在 2019 年推出百亿补贴争夺一二线市场份额。截至 2024 年,拼多多主站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约 21% 的市场份额,而淘天和京东分别占据电商 40% 和 19% 的份额。能让拼多多从创立起就高速狂奔的增长模式,简单拆解可以理解为以性价比为导向 “爆款逻辑”,也就是拼多多在股东信中谈及的 Costco 模式。无论国内消费大环境处于升级还是降级周期,性价比始终是大多数用户长期且强烈的需求之一。拼多多的方式简单粗暴,它大幅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费用,吸引了淘宝和京东生态中挣扎求生的中腰部甚至尾部商家,并通过海量的用户订单,降低了白牌商家原料、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生产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这套模式中,很多拼多多商家从默默无闻做到头部靠的不是 SKU 的丰富程度,而是数量不多但销量惊人的爆款单品。据国信证券数据,拼多多单个 SKU 销量可以做到 500 万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背后,是拼多多集中平台流量扶持有限 SKU 打造爆品,形成了低毛利高周转的商业模式。以浙江永康厨具产业带的拼多多头部商家圣鹿为例,该商家的主力产品电子秤,日产能可以做到小两万,产业带中小型工厂的平均日产能在几千左右。这种产能优势的背后,是圣鹿从建厂开始,大举投入两三百万成本扩充产线,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在生产端具有绝对优势的供应链商家,与平台集中流量打爆品的策略相配合,共同构筑了拼多多模式的价格护城河。然而这种模式在高速增长多年后,也到达了临界点。拼多多原有模式形成的竞争壁垒,在 2023 年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23 年,电商的存量竞争愈发凸显,市场需求同步放缓,外贸时期就有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也被加剧。从零售的底层逻辑来看,商品供给的同质性与无限性,注定了制造业发展将伴随上游出现产能过剩,并逐渐走向同质竞争,这是由产业带商家聚集、共享供应链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与彼此竞争,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商家交易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商品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 2023 年打响的电商存量市场争夺战。两位永康产业带商家向我们表示,在日益加剧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通过频繁上新品才能一定程度避开价格战带来的冲击。“我卖 100 块,很快就有同行卖 90、80,甚至有些人换了材质卖 50、40,这种无限的同质化竞争会让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我们只有不停地上新,才能解决利润率的问题。” 永康厨具商家周志宇说。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自 2015 年上线起,拼多多通过高性价比的社交电商切入下沉市场,用三年时间迅速完成早期流量和商家积累,并在 2019 年推出百亿补贴争夺一二线市场份额。截至 2024 年,拼多多主站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约 21% 的市场份额,而淘天和京东分别占据电商 40% 和 19% 的份额。能让拼多多从创立起就高速狂奔的增长模式,简单拆解可以理解为以性价比为导向 “爆款逻辑”,也就是拼多多在股东信中谈及的 Costco 模式。无论国内消费大环境处于升级还是降级周期,性价比始终是大多数用户长期且强烈的需求之一。拼多多的方式简单粗暴,它大幅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费用,吸引了淘宝和京东生态中挣扎求生的中腰部甚至尾部商家,并通过海量的用户订单,降低了白牌商家原料、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生产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这套模式中,很多拼多多商家从默默无闻做到头部靠的不是 SKU 的丰富程度,而是数量不多但销量惊人的爆款单品。据国信证券数据,拼多多单个 SKU 销量可以做到 500 万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背后,是拼多多集中平台流量扶持有限 SKU 打造爆品,形成了低毛利高周转的商业模式。以浙江永康厨具产业带的拼多多头部商家圣鹿为例,该商家的主力产品电子秤,日产能可以做到小两万,产业带中小型工厂的平均日产能在几千左右。这种产能优势的背后,是圣鹿从建厂开始,大举投入两三百万成本扩充产线,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在生产端具有绝对优势的供应链商家,与平台集中流量打爆品的策略相配合,共同构筑了拼多多模式的价格护城河。然而这种模式在高速增长多年后,也到达了临界点。拼多多原有模式形成的竞争壁垒,在 2023 年开始面临严峻挑战。2023 年,电商的存量竞争愈发凸显,市场需求同步放缓,外贸时期就有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也被加剧。从零售的底层逻辑来看,商品供给的同质性与无限性,注定了制造业发展将伴随上游出现产能过剩,并逐渐走向同质竞争,这是由产业带商家聚集、共享供应链带来的必然结果。而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与彼此竞争,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商家交易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商品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 2023 年打响的电商存量市场争夺战。两位永康产业带商家向我们表示,在日益加剧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通过频繁上新品才能一定程度避开价格战带来的冲击。“我卖 100 块,很快就有同行卖 90、80,甚至有些人换了材质卖 50、40,这种无限的同质化竞争会让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我们只有不停地上新,才能解决利润率的问题。” 永康厨具商家周志宇说。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自 2015 年上线起,拼多多通过高性价比的社交电商切入下沉市场,用三年时间迅速完成早期流量和商家积累,并在 2019 年推出百亿补贴争夺一二线市场份额。截至 2024 年,拼多多主站占据国内电商市场约 21% 的市场份额,而淘天和京东分别占据电商 40% 和 19% 的份额。

能让拼多多从创立起就高速狂奔的增长模式,简单拆解可以理解为以性价比为导向 “爆款逻辑”,也就是拼多多在股东信中谈及的 Costco 模式。

无论国内消费大环境处于升级还是降级周期,性价比始终是大多数用户长期且强烈的需求之一。拼多多的方式简单粗暴,它大幅降低商家入驻门槛和费用,吸引了淘宝和京东生态中挣扎求生的中腰部甚至尾部商家,并通过海量的用户订单,降低了白牌商家原料、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生产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在这套模式中,很多拼多多商家从默默无闻做到头部靠的不是 SKU 的丰富程度,而是数量不多但销量惊人的爆款单品。

据国信证券数据,拼多多单个 SKU 销量可以做到 500 万 +,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的背后,是拼多多集中平台流量扶持有限 SKU 打造爆品,形成了低毛利高周转的商业模式。

以浙江永康厨具产业带的拼多多头部商家圣鹿为例,该商家的主力产品电子秤,日产能可以做到小两万,产业带中小型工厂的平均日产能在几千左右。这种产能优势的背后,是圣鹿从建厂开始,大举投入两三百万成本扩充产线,规模效应摊薄了成本。

在生产端具有绝对优势的供应链商家,与平台集中流量打爆品的策略相配合,共同构筑了拼多多模式的价格护城河。

然而这种模式在高速增长多年后,也到达了临界点。拼多多原有模式形成的竞争壁垒,在 2023 年开始面临严峻挑战。

2023 年,电商的存量竞争愈发凸显,市场需求同步放缓,外贸时期就有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也被加剧。从零售的底层逻辑来看,商品供给的同质性与无限性,注定了制造业发展将伴随上游出现产能过剩,并逐渐走向同质竞争,这是由产业带商家聚集、共享供应链带来的必然结果。

而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与彼此竞争,在打破信息壁垒、提高商家交易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商品同质化的问题,尤其是 2023 年打响的电商存量市场争夺战。

两位永康产业带商家向我们表示,在日益加剧的同质化竞争中,只有通过频繁上新品才能一定程度避开价格战带来的冲击。

“我卖 100 块,很快就有同行卖 90、80,甚至有些人换了材质卖 50、40,这种无限的同质化竞争会让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我们只有不停地上新,才能解决利润率的问题。” 永康厨具商家周志宇说。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永康市是中国主要的五金产品集散中心,具备多种产业带发展的条件。

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

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

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

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

从百亿到千亿,模式调整、量级不断提升

身处电商竞争漩涡中心的拼多多,对自身原有模式遭遇挑战是有预期的。在面临淘宝和京东左右夹击的 2023 年,拼多多开始试水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正式推出了 “店铺黑标指南”,这也是拼多多扶持新质商家的起点,2024 年的百亿减免和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都是跑通新模式后的量级跃升。作为拼多多模式革新的核心,“黑标” 是拼多多面向品牌商家推出的最高等级认证,商品在展示时会带有黑底白字的 “品牌” 标识。拼多多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推出的黑标体系,除了部分国内较知名的本土品牌外,更多面向的是头部白牌商家。也就是说,拼多多通过在白牌商家中筛选出了一批供应链里的优胜者,而这些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商家,多是产业带里的优质工厂。上述两位永康产业带的厨具商家,均经历了从拼多多白牌商家跻身为黑标商家的过程,他们认为对供应链工厂型商家而言,黑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空间和转型品牌商的机会。“拼多多的黑标虽然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相应的它对商品的链接保护会更好,黑标商家不需要再跟白牌竞争了,流量上更稳定一些。” 圣鹿说,黑标商家可以将更多成本投入在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上。除了具有产能优势,圣鹿得以在拼多多杀出重围的关键还在于超越同等规模厂商的生产效率和周转效率。据该商家透露,日产 2 万台电子秤的厂商一般需要 5000-8000 平的场地,人均日产出 300 台左右,但圣鹿做到了只需 3000 平场地,人均日产出达到 500 台。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了自动化设备、精简内部结构。电子秤用于固定的螺丝较多,他们就将原本需要工人手动拧的螺丝改为自动化设备操作。同时他们还优化了电子秤模具的内部结构,并申请了专利。在产品的不断优化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 20 余项专利。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平台给予黑标商品高于白牌商家 15%-20% 的溢价能力,并从推荐展示流量、百亿补贴等活动参与权限,以及链接保护上给予额外支持。“黑标商家可以参与百亿补贴,对销量有很大帮助,比如不参加活动的小爆款商品差不多能卖两三百万,我们参加百亿补贴的话可以卖到七八百万,两三倍的差距。” 圣鹿在接受采访中说。另一位黑标商家周志宇认为,“百亿补贴除了流量大之外,客群质量也更高”,而优质流量会对商家的退货率和费比带来正向帮助。零售始终是在价格、便利、质量三者之间寻求平衡。Costco 开创性采用郊区仓储模式,适度牺牲便利性,换取更低的运营成本,通过严格筛选供应商并深度参与研发,构筑 ” 优质优价 ” 的商业模式。拼多多也正在尝试不以价格作为单维度指标,而是更深度参与到黑标商家的生产环节中,保证商品质量和创新,以及商家的利润。。“我们日常跟拼多多小二交流很多,一年会来好几次,会跟我们讲一些能落地的东西。” 周志宇说,拼多多小二会告诉商家哪些产品现在机会比较大,让商家尽快下场尝试,并且会跟商家敲定成本和售价等细节。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圣鹿告诉我们,拼多多小二经常会向他询问了解供应链生产端的细节,“白牌商品会有一些跟我相同的产品图,小二就会很快来问为什么我的价格高、高在哪里”。遇到同品类价格更低的商品,拼多多并不是直接一刀切,而是来跟商家研究,为什么别家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一个个零件去拆解、优化成本。推出黑标体系后,拼多多从原有的轻资产模式(即主要扮演第三方平台角色、通过制定规则来分配流量),多了一种平台参与运营更重的供应链建设模式,且两种模式的商家通过频繁的考核制度保持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逐渐孵化出一批产业带品牌,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给供应链上游带来的问题,给商家留出更多利润,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更高的商品。跑通了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后,拼多多在 2024 年推出了百亿减免、近期再度升级至为期三年的千亿扶持,既是对整体电商供给的改造,也是对新模式的全量推行。

身处电商竞争漩涡中心的拼多多,对自身原有模式遭遇挑战是有预期的。在面临淘宝和京东左右夹击的 2023 年,拼多多开始试水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正式推出了 “店铺黑标指南”,这也是拼多多扶持新质商家的起点,2024 年的百亿减免和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都是跑通新模式后的量级跃升。作为拼多多模式革新的核心,“黑标” 是拼多多面向品牌商家推出的最高等级认证,商品在展示时会带有黑底白字的 “品牌” 标识。拼多多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推出的黑标体系,除了部分国内较知名的本土品牌外,更多面向的是头部白牌商家。也就是说,拼多多通过在白牌商家中筛选出了一批供应链里的优胜者,而这些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商家,多是产业带里的优质工厂。上述两位永康产业带的厨具商家,均经历了从拼多多白牌商家跻身为黑标商家的过程,他们认为对供应链工厂型商家而言,黑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空间和转型品牌商的机会。“拼多多的黑标虽然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相应的它对商品的链接保护会更好,黑标商家不需要再跟白牌竞争了,流量上更稳定一些。” 圣鹿说,黑标商家可以将更多成本投入在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上。除了具有产能优势,圣鹿得以在拼多多杀出重围的关键还在于超越同等规模厂商的生产效率和周转效率。据该商家透露,日产 2 万台电子秤的厂商一般需要 5000-8000 平的场地,人均日产出 300 台左右,但圣鹿做到了只需 3000 平场地,人均日产出达到 500 台。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了自动化设备、精简内部结构。电子秤用于固定的螺丝较多,他们就将原本需要工人手动拧的螺丝改为自动化设备操作。同时他们还优化了电子秤模具的内部结构,并申请了专利。在产品的不断优化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 20 余项专利。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平台给予黑标商品高于白牌商家 15%-20% 的溢价能力,并从推荐展示流量、百亿补贴等活动参与权限,以及链接保护上给予额外支持。“黑标商家可以参与百亿补贴,对销量有很大帮助,比如不参加活动的小爆款商品差不多能卖两三百万,我们参加百亿补贴的话可以卖到七八百万,两三倍的差距。” 圣鹿在接受采访中说。另一位黑标商家周志宇认为,“百亿补贴除了流量大之外,客群质量也更高”,而优质流量会对商家的退货率和费比带来正向帮助。零售始终是在价格、便利、质量三者之间寻求平衡。Costco 开创性采用郊区仓储模式,适度牺牲便利性,换取更低的运营成本,通过严格筛选供应商并深度参与研发,构筑 ” 优质优价 ” 的商业模式。拼多多也正在尝试不以价格作为单维度指标,而是更深度参与到黑标商家的生产环节中,保证商品质量和创新,以及商家的利润。。“我们日常跟拼多多小二交流很多,一年会来好几次,会跟我们讲一些能落地的东西。” 周志宇说,拼多多小二会告诉商家哪些产品现在机会比较大,让商家尽快下场尝试,并且会跟商家敲定成本和售价等细节。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圣鹿告诉我们,拼多多小二经常会向他询问了解供应链生产端的细节,“白牌商品会有一些跟我相同的产品图,小二就会很快来问为什么我的价格高、高在哪里”。遇到同品类价格更低的商品,拼多多并不是直接一刀切,而是来跟商家研究,为什么别家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一个个零件去拆解、优化成本。推出黑标体系后,拼多多从原有的轻资产模式(即主要扮演第三方平台角色、通过制定规则来分配流量),多了一种平台参与运营更重的供应链建设模式,且两种模式的商家通过频繁的考核制度保持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逐渐孵化出一批产业带品牌,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给供应链上游带来的问题,给商家留出更多利润,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更高的商品。跑通了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后,拼多多在 2024 年推出了百亿减免、近期再度升级至为期三年的千亿扶持,既是对整体电商供给的改造,也是对新模式的全量推行。

身处电商竞争漩涡中心的拼多多,对自身原有模式遭遇挑战是有预期的。

在面临淘宝和京东左右夹击的 2023 年,拼多多开始试水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正式推出了 “店铺黑标指南”,这也是拼多多扶持新质商家的起点,2024 年的百亿减免和近期推出的千亿扶持,都是跑通新模式后的量级跃升。

作为拼多多模式革新的核心,“黑标” 是拼多多面向品牌商家推出的最高等级认证,商品在展示时会带有黑底白字的 “品牌” 标识。

拼多多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推出的黑标体系,除了部分国内较知名的本土品牌外,更多面向的是头部白牌商家。也就是说,拼多多通过在白牌商家中筛选出了一批供应链里的优胜者,而这些能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商家,多是产业带里的优质工厂。

上述两位永康产业带的厨具商家,均经历了从拼多多白牌商家跻身为黑标商家的过程,他们认为对供应链工厂型商家而言,黑标意味着更多的利润空间和转型品牌商的机会。

“拼多多的黑标虽然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但是相应的它对商品的链接保护会更好,黑标商家不需要再跟白牌竞争了,流量上更稳定一些。” 圣鹿说,黑标商家可以将更多成本投入在产品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上。

除了具有产能优势,圣鹿得以在拼多多杀出重围的关键还在于超越同等规模厂商的生产效率和周转效率。据该商家透露,日产 2 万台电子秤的厂商一般需要 5000-8000 平的场地,人均日产出 300 台左右,但圣鹿做到了只需 3000 平场地,人均日产出达到 500 台。

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引入了自动化设备、精简内部结构。电子秤用于固定的螺丝较多,他们就将原本需要工人手动拧的螺丝改为自动化设备操作。同时他们还优化了电子秤模具的内部结构,并申请了专利。在产品的不断优化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 20 余项专利。

公开资料显示,拼多多平台给予黑标商品高于白牌商家 15%-20% 的溢价能力,并从推荐展示流量、百亿补贴等活动参与权限,以及链接保护上给予额外支持。

“黑标商家可以参与百亿补贴,对销量有很大帮助,比如不参加活动的小爆款商品差不多能卖两三百万,我们参加百亿补贴的话可以卖到七八百万,两三倍的差距。” 圣鹿在接受采访中说。另一位黑标商家周志宇认为,“百亿补贴除了流量大之外,客群质量也更高”,而优质流量会对商家的退货率和费比带来正向帮助。

零售始终是在价格、便利、质量三者之间寻求平衡。Costco 开创性采用郊区仓储模式,适度牺牲便利性,换取更低的运营成本,通过严格筛选供应商并深度参与研发,构筑 ” 优质优价 ” 的商业模式。

拼多多也正在尝试不以价格作为单维度指标,而是更深度参与到黑标商家的生产环节中,保证商品质量和创新,以及商家的利润。。

“我们日常跟拼多多小二交流很多,一年会来好几次,会跟我们讲一些能落地的东西。” 周志宇说,拼多多小二会告诉商家哪些产品现在机会比较大,让商家尽快下场尝试,并且会跟商家敲定成本和售价等细节。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周志宇公司品牌 “伊之福” 在拼多多销售的锅具。

圣鹿告诉我们,拼多多小二经常会向他询问了解供应链生产端的细节,“白牌商品会有一些跟我相同的产品图,小二就会很快来问为什么我的价格高、高在哪里”。遇到同品类价格更低的商品,拼多多并不是直接一刀切,而是来跟商家研究,为什么别家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一个个零件去拆解、优化成本。

推出黑标体系后,拼多多从原有的轻资产模式(即主要扮演第三方平台角色、通过制定规则来分配流量),多了一种平台参与运营更重的供应链建设模式,且两种模式的商家通过频繁的考核制度保持双向流动。在此过程中,拼多多逐渐孵化出一批产业带品牌,解决了同质化竞争给供应链上游带来的问题,给商家留出更多利润,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更高的商品。

跑通了自身增长模式的结构性革新后,拼多多在 2024 年推出了百亿减免、近期再度升级至为期三年的千亿扶持,既是对整体电商供给的改造,也是对新模式的全量推行。

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

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

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

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

争夺供应链商家,拼的是运营效率

电商行业都看到了加码供给侧改造的重要性,淘宝和京东积极推出扶持产业带商家的政策和举措。淘宝在 2024 年推出 “淘宝星产地” 计划,聚焦全国产业带的中小商家,为其开放百亿级流量资源,同期也深化了淘工厂平台的 M2C(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升级;2025 年初,淘宝更是在商家服务大会上推出天猫年费和佣金减免等相关惠商政策。与此同时,京东也在 2024 年上线了 “白牌国货工厂百亿扶持计划”,承诺每年投入 100 亿元资金,扶持 1 万家白牌国货工厂;2025 年 3 月,京东再度升级了广州地区的 “春晓计划”,旨在整合自身资源与技术,挖掘广州电商产业带的集群优势。争夺供应链的产业带商家,已成为下阶段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议题,然而不同平台的模式基因,决定了产业带商家经营效率的高低。周志宇从 2010 年建厂生产开始,早期主要做天猫平台,2020 年正式入驻拼多多并在 2022 年获得平台黑标认证,截至目前拼多多的销量占周志宇整个线上渠道的 50%。周志宇认为,商家运营拼多多平台的效率相对而言更高,平均下来一个拼多多运营可以带 3 个店铺,一个天猫品牌店需要 6 个运营维护,抖音运营人员则更多,“其他平台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很高,拼多多对我们商家来说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运营层面,但需要我们对产品开发的高度投入”。圣鹿对此也有同样的体会,他和合伙人从 2024 年初建厂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拼多多黑标商家,认证通过前连续几个月的销售额都超过百万。圣鹿表示在其运营的线上渠道中,拼多多的人效是最高的,基本上是其他平台的三倍,“拼多多的小二基本随时在线,对产业带的了解也更透彻,会随时跟我说产品质量哪里有问题,需要尽快整改”。处于白牌阶段的商家,首要任务是挖空心思降低成本,通过做到行业最低价获取自然流量;而无需通过价格竞争获取流量的黑标商家,则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出结果,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断打造爆款、升级品质,从而巩固自己作为拼多多头部商家的位置。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拼多多模式对中小商家、尤其是不擅长互联网营销的产业带商家而言,都是个扬长避短的轻量化运营平台。拼多多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底层流量分配逻辑,也决定了供应链商家之间的角逐将走向 “产品为王,效率优先”。“我们现在有三个产品经理,他们不断去看厨具市场每个品类的机会和用户痛点,然后挖掘出来去做产品创新,同时我们拼多多售前售后的客服也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去做产品优化改进。” 周志宇说,成为黑标商家后,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已经从产能转向产品创新,“如何长期保持创新能力,去做产品性能体验更好的产品,这个才是核心,不然就算泼天的流量进来,产品也接不住”。从 2023 年推出的黑标体系,到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不断升级的惠商计划,本质上是集中供应链源头的产业带商家形成集群效应,通过为其构建电商渠道的成长体系,在深入参与供给侧制造革新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自身的结构性革新。对于拼多多来说,原有模式在电商竞争中的市场份额提升已到临界点,对外对内的革新势在必行。

电商行业都看到了加码供给侧改造的重要性,淘宝和京东积极推出扶持产业带商家的政策和举措。淘宝在 2024 年推出 “淘宝星产地” 计划,聚焦全国产业带的中小商家,为其开放百亿级流量资源,同期也深化了淘工厂平台的 M2C(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升级;2025 年初,淘宝更是在商家服务大会上推出天猫年费和佣金减免等相关惠商政策。与此同时,京东也在 2024 年上线了 “白牌国货工厂百亿扶持计划”,承诺每年投入 100 亿元资金,扶持 1 万家白牌国货工厂;2025 年 3 月,京东再度升级了广州地区的 “春晓计划”,旨在整合自身资源与技术,挖掘广州电商产业带的集群优势。争夺供应链的产业带商家,已成为下阶段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议题,然而不同平台的模式基因,决定了产业带商家经营效率的高低。周志宇从 2010 年建厂生产开始,早期主要做天猫平台,2020 年正式入驻拼多多并在 2022 年获得平台黑标认证,截至目前拼多多的销量占周志宇整个线上渠道的 50%。周志宇认为,商家运营拼多多平台的效率相对而言更高,平均下来一个拼多多运营可以带 3 个店铺,一个天猫品牌店需要 6 个运营维护,抖音运营人员则更多,“其他平台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很高,拼多多对我们商家来说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运营层面,但需要我们对产品开发的高度投入”。圣鹿对此也有同样的体会,他和合伙人从 2024 年初建厂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拼多多黑标商家,认证通过前连续几个月的销售额都超过百万。圣鹿表示在其运营的线上渠道中,拼多多的人效是最高的,基本上是其他平台的三倍,“拼多多的小二基本随时在线,对产业带的了解也更透彻,会随时跟我说产品质量哪里有问题,需要尽快整改”。处于白牌阶段的商家,首要任务是挖空心思降低成本,通过做到行业最低价获取自然流量;而无需通过价格竞争获取流量的黑标商家,则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出结果,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断打造爆款、升级品质,从而巩固自己作为拼多多头部商家的位置。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拼多多模式对中小商家、尤其是不擅长互联网营销的产业带商家而言,都是个扬长避短的轻量化运营平台。拼多多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底层流量分配逻辑,也决定了供应链商家之间的角逐将走向 “产品为王,效率优先”。“我们现在有三个产品经理,他们不断去看厨具市场每个品类的机会和用户痛点,然后挖掘出来去做产品创新,同时我们拼多多售前售后的客服也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去做产品优化改进。” 周志宇说,成为黑标商家后,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已经从产能转向产品创新,“如何长期保持创新能力,去做产品性能体验更好的产品,这个才是核心,不然就算泼天的流量进来,产品也接不住”。从 2023 年推出的黑标体系,到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不断升级的惠商计划,本质上是集中供应链源头的产业带商家形成集群效应,通过为其构建电商渠道的成长体系,在深入参与供给侧制造革新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自身的结构性革新。对于拼多多来说,原有模式在电商竞争中的市场份额提升已到临界点,对外对内的革新势在必行。

电商行业都看到了加码供给侧改造的重要性,淘宝和京东积极推出扶持产业带商家的政策和举措。

淘宝在 2024 年推出 “淘宝星产地” 计划,聚焦全国产业带的中小商家,为其开放百亿级流量资源,同期也深化了淘工厂平台的 M2C(工厂直达消费者)模式升级;2025 年初,淘宝更是在商家服务大会上推出天猫年费和佣金减免等相关惠商政策。

与此同时,京东也在 2024 年上线了 “白牌国货工厂百亿扶持计划”,承诺每年投入 100 亿元资金,扶持 1 万家白牌国货工厂;2025 年 3 月,京东再度升级了广州地区的 “春晓计划”,旨在整合自身资源与技术,挖掘广州电商产业带的集群优势。

争夺供应链的产业带商家,已成为下阶段电商平台竞争的核心议题,然而不同平台的模式基因,决定了产业带商家经营效率的高低。

周志宇从 2010 年建厂生产开始,早期主要做天猫平台,2020 年正式入驻拼多多并在 2022 年获得平台黑标认证,截至目前拼多多的销量占周志宇整个线上渠道的 50%。

周志宇认为,商家运营拼多多平台的效率相对而言更高,平均下来一个拼多多运营可以带 3 个店铺,一个天猫品牌店需要 6 个运营维护,抖音运营人员则更多,“其他平台对精细化运营的要求很高,拼多多对我们商家来说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在运营层面,但需要我们对产品开发的高度投入”。

圣鹿对此也有同样的体会,他和合伙人从 2024 年初建厂创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拼多多黑标商家,认证通过前连续几个月的销售额都超过百万。

圣鹿表示在其运营的线上渠道中,拼多多的人效是最高的,基本上是其他平台的三倍,“拼多多的小二基本随时在线,对产业带的了解也更透彻,会随时跟我说产品质量哪里有问题,需要尽快整改”。

处于白牌阶段的商家,首要任务是挖空心思降低成本,通过做到行业最低价获取自然流量;而无需通过价格竞争获取流量的黑标商家,则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上做出结果,通过推出差异化产品不断打造爆款、升级品质,从而巩固自己作为拼多多头部商家的位置。

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拼多多模式对中小商家、尤其是不擅长互联网营销的产业带商家而言,都是个扬长避短的轻量化运营平台。拼多多区别于淘宝京东的底层流量分配逻辑,也决定了供应链商家之间的角逐将走向 “产品为王,效率优先”。

“我们现在有三个产品经理,他们不断去看厨具市场每个品类的机会和用户痛点,然后挖掘出来去做产品创新,同时我们拼多多售前售后的客服也通过消费者反馈的信息,去做产品优化改进。” 周志宇说,成为黑标商家后,最大的困难和挑战已经从产能转向产品创新,“如何长期保持创新能力,去做产品性能体验更好的产品,这个才是核心,不然就算泼天的流量进来,产品也接不住”。

从 2023 年推出的黑标体系,到 2024 年的百亿减免,再到 2025 年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不断升级的惠商计划,本质上是集中供应链源头的产业带商家形成集群效应,通过为其构建电商渠道的成长体系,在深入参与供给侧制造革新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自身的结构性革新。

对于拼多多来说,原有模式在电商竞争中的市场份额提升已到临界点,对外对内的革新势在必行。

题图来源:晚点

题图来源:晚点

题图来源:晚点

-FIN-

-FIN-

-FIN-

Most Popular

spot_img